本科生教育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本科生教育 > 正文

华中农业大学社会调查报告决赛顺利落幕

来源: 时间:2022-12-16 点击数:

以赛促学,知行合一

——华中农业大学社会调查报告大赛决赛顺利落幕

20221215日晚,由学校本科生院主办,文法学院承办的华中农业大学社会调查报告大赛决赛在线上举办。

决赛邀请了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副院长徐晓军教授,武汉大学社会学院副院长桂华教授,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副院长曹志刚副教授,湖北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覃国慈研究员,新华社湖北分社政文部副主任李伟等5位社会研究与基层调查专家担任评委。学校本科生院实践教学管理处刘震处长,文法学院党委书记瞿明勇,院长田北海教授,社会学类教师参加会议。本次大赛在我校社会学大类等专业引起强烈反响,近三百名本科生争相参会、听取报告并学习专业知识,线上会议室一度爆满。决赛由文法学院社会学系阙祥才副教授主持。

田北海在致辞中指出,我党历来重视社会调查,扎实的社会调查是推进中国革命与建设的重要法宝,也是社会学类专业学生的看家本领,本次大赛作为华中农业大学社会学学科实践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将通过以赛促学的方式激励当代大学生学习社会调查方法,为练好认识社会、了解社会、适应社会、改造社会的基本功提供重要平台。刘震重申了学校“勤读力耕,立己达人”的校训与“手脑并用,知行合一”的育人传统,强调社会调查对学生成长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期盼我校人文社科类专业学生在同台竞技中锤炼看家本领,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中掌握获取知识的思维与能力,在社会调查中走进生产一线、认识社会、熟悉国情。

主持人宣读竞赛规则后,十支入选决赛的团队依次汇报研究成果。徐逸为团队以村级债务化解为切入点,讨论了基层干部在化债中采取的行动策略,剖析了当前体制空间中情、理、法对政策落地的影响。庄雨辰团队运用二维类型学模型,对农村留守儿童的人际交往行为进行归类分析,回应了农村留守儿童的污名化现象。彭衎晴怡团队基于交换论视角,分析了某县三村村民与康养旅游开发主体的互动行为差异,提出构建良性互动机制的方案。李宗鑫团队运用线性回归模型,从资源禀赋、公共品供给等维度分析了农民参与农村治理的意愿,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房咏琪团队剖析了某中学与某制药厂的纠纷事件,揭示了政府、企业、民众等主体在环境利益冲突中的定位,对环境正义议题予以回应。易峻菲团队聚焦社会转型时期农民的社会认同问题,运用质性研究方法分析了新的时代背景下农民自我认知与群体归属感的转变。岑志南团队以消费者评价机制为着眼点,关注消费者加入对平台情绪劳动控制机制的影响,探讨了平台劳工不稳定生存现状的成因。赵诺亚团队关注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基于对养老模式变迁背景下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难问题成因的讨论,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施浩琛团队基于对某高校“表白墙”的参与观察,对大学生线上交往活动进行描述与分析,讨论了虚拟社区中大学生社交行为与文化的成因。杨椿玉团队研究了新型农村医疗合作保险的社会意义与发展困境,从立法、监督、宣传等角度提出推进“新农合”发展的政策建议。

徐晓军、曹志刚、桂华、覃国慈、李伟等评委老师着眼于报告完整性、逻辑清晰性、写作流畅性与问题重要性,针对参赛选手的汇报进行了精彩的提问与点评,在肯定同学们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批评建议、指明改进方向。参赛选手对评委的问题与建议予以积极回应,在师生互动中深化思考、强化能力。徐晓军教授对决赛做点评,充分认可参赛选手的研究潜力、现实关怀与思想深度,高度赞赏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社会学类专业的本科生培养工作。瞿明勇书记对本次大赛作总结,表达了对组织单位、评审专家、指导教师和参赛选手的感谢,对参赛作品所展示的调查与思考深度表示欣慰,并鼓励学院师生积极开展社会调查、积极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号召同学们以赛促学、加强专业技能训练。

经初赛选拔、汇报答辩、现场评分,最终徐逸为团队荣获一等奖,彭衎晴怡、李宗鑫团队荣获二等奖,庄雨辰、易峻菲、施浩琛团队荣获三等奖,房咏琪、岑志南、赵诺亚、杨椿玉团队荣获优胜奖。本次赛事是对我校社会学类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系统检视,将发挥以赛促学,增强当代大学生之现实洞察力、知识掌握力与社会关怀力的积极作用。


Copyright © 2011-2020  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版权所有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狮子山街一号华中农业大学人文社科楼

邮编:430070

邮箱:wfxy@mail.hzau.edu.cn

  • 文法研究生

  • 青春文法

  • 武汉市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