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术活动 > 正文

陈先红教授做客狮子山传播学讲坛:纵论“讲好中国故事”的元叙事传播战略

来源: 时间:2025-09-11 点击数:

        2025年6月30日下午,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陈先红教授应邀做客狮子山传播学讲坛,在人文楼A301做了题为《讲好中国故事的元叙事传播战略》的专题讲座。讲座聚焦国际传播中中国话语的构建问题,围绕“元叙事”“文化中国”“战略传播”三组关键词展开,吸引了文法学院众多师生参与。

        讲座伊始,陈教授指出“讲好中国故事”不是简单的宣传口号,而是一项国家战略。她从国际传播的现实困境谈起,直言当下我们在国际上面临“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传了没人信”的问题,必须通过重构“元叙事”体系来增强中国话语的合法性、感染力和共享性。

        她提出,中国故事的“元叙事”应从神话、原型、隐喻、价值观四个维度展开。一方面可以将古代神话创意新编,如《哪吒之魔童降世》《黄鹤楼童话故事》等,激发民族记忆和文化共鸣;另一方面,现代中国的社会奇迹如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等,也可作为新时代的“神话”进行传播。通过构建“照顾者”国家原型,以“流浪地球”“中国医生”等文化符号对标西方叙事,提升中国形象的可传输性。

        她强调,“文化中国”的传播关键不在“讲历史”,而在“讲得动听”。无论是地方志、民间传说,还是地方美食,都可能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情感入口。她鼓励同学们立足本土文化资源,开展跨媒介叙事创作,为全球受众讲述可感可亲的中国故事。

        在传播路径方面,陈教授指出,当前仍有大量国际传播受制于媒介中心主义,单一依靠国家机构发声难以奏效。她主张以公共关系思维建构“三元传播生态”,即国家、次国家与非国家主体共同参与,推动中国故事由“自说自话”走向“多声部合唱”。

本次讲座理论深刻又贴近现实,引发现场热烈反响。与会师生纷纷表示,对“讲好中国故事”这一命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激发了对传播学实践方向的思考。

        陈先红教授现任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故事创意传播研究院院长,兼任中国新闻史学会公共关系分会副会长。她长期从事中国故事国际传播、公共关系与战略传播等领域研究,是“讲好中国故事”和“公共关系”研究的重要引领者。


        撰稿人:潘  浩

        供图人:魏舒琳

        审核人:乔同舟


Copyright © 2011-2020  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版权所有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狮子山街一号华中农业大学人文社科楼

邮编:430070

邮箱:wfxy@mail.hzau.edu.cn

  • 文法研究生

  • 青春文法

  • 武汉市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