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社会实践

当前位置: 首页 > 首页栏目 > 相关专题 > 暑期社会实践 > 正文

祠堂里的特殊课堂:记华中农大大学生暑期支教

来源: 时间:2014-07-06 点击数:

祠堂变课堂,这是支教志愿者们体验到的特殊课堂。2014年7月5日,原本安静的鄂州市梁子湖太和镇胡进村变得喧嚣起来,我院暑期支教团队——雨露•中国公益社梁子支教队一行14人的到来赢得了村民的热烈欢迎。

祠堂里的特殊课堂:记华中农大大学生暑期支教

祠堂里的特殊课堂:记华中农大大学生暑期支教

课堂上学生们认真听课

祠堂变课堂,老少送桌椅

原本定于胡进小学的支教点因为施工而不能开展正常的教学活动,胡进小学的吴红艳校长和村民们也犯了愁。吴校长变积极和村委会协商,希望提出可以用村里的祠堂作为课堂。但是,问题接踵而至,祠堂是全族的祭祀和办红白喜事的地方,要想改作教室,需要全村人的同意。为此,吴校长在队员到达之前已经两次走完村子的四个湾,队员们到达后,胡校长又带着队员挨家挨户的说服家长。胡进村的四个弯都相距甚远,虽然每次家访都要花上三四个小时,但是吴校长高兴地说:“大学生利用暑假来支教很不容易,而且是志愿的,能帮助学生开阔眼界,多学点儿知识,我们当然需要大力支持。”

据了解,村里小学生大多是留守儿童,父母在外务工,只有爷爷奶奶在家。听说祠堂改为教室,没有桌椅,一大早村子里的村民便冒着雨从村上的小学搬来桌椅,小学生们也纷纷自发帮忙搬桌椅。村子里的70多岁的柯爷爷也加入到了搬桌椅的行列,并把读三年级的孙女柯思思送到支教队员面前说:“思思的爸爸妈妈都在外边打工,把孙女交给你们,让他多学点儿东西,你们得多待一段时间。”当看到和桌子差不多高的小学生帮忙搬着桌椅的时候,支教队员卫玉婷激动的说:“村里的小孩儿太懂事了,非常好学,让我们有动力给他们准备精彩的课堂。”

祠堂里的特殊课堂:记华中农大大学生暑期支教

祠堂里的特殊课堂:记华中农大大学生暑期支教

祠堂里的特殊课堂:记华中农大大学生暑期支教

村民便冒着雨从村上的小学搬来桌椅

热闹的第一堂课

7月5日上午,当支教队员们进入祠堂的时候,家长已经把小孩儿送到了祠堂,祠堂里坐满了学生。第一堂课是破冰活动,队员们问小朋友“你们喜欢学习么?”小朋友们立刻用他们显得有些稚嫩的童声回到道:“喜欢”。当小朋友被问到喜欢学什么时,有的小朋友回答数学,有的回答音乐,有的回答舞蹈……随后支教队表演了文艺节目,合唱了《童年》和《明天会更好》两首歌,在场的家长和学生们纷纷给小老师们鼓掌。

接下来,支教队员们给学生讲授《弟子规》。在上课的过程中,整个支教队遇到了难题:高年级的小朋友可以轻松地跟着读、跟着理解,可是低年级的小朋友很多字都不认得,甚至连拼音都不会。只好实行分班教学。1-2年级为一个班,3-6年级为一个班,这样既保证了教学进度,又使班级人数均匀。

经过了一天的忙碌,队员们返回休息地点。队长文法学院陶荣泽不禁感叹道:“在祠堂里上课的感觉还真是不一样,咱们这次来,苦点累点都值了!”

(陈诚 张建华 徐聪 刘龙芳)

Copyright © 2011-2020  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版权所有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狮子山街一号华中农业大学人文社科楼

邮编:430070

邮箱:wfxy@mail.hzau.edu.cn

  • 文法研究生

  • 青春文法

  • 武汉市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