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社会实践

当前位置: 首页 > 首页栏目 > 相关专题 > 暑期社会实践 > 正文

耕读丨聚焦土地流转,关注留守妇女

来源: 时间:2017-08-28 点击数:

前言

(图/文 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赴湖北省十堰市暑期社会实践团 张鑫 陈楚楚 任笑含 朱春凤 罗玉清 )民以食为天,农业发展一直是我国的重中之中。近年来,为了提高农业生产力、促进农村人口转移、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各地政府自上而下地大力推行土地流转政策。在这一政策的影响下,农民进一步与土地分离,更多的青壮年农村男性向城市进发,大量的农村留守妇女在农村生产与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8月14日,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赴湖北省十堰市暑期社会实践团抵达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太和村,针对《非自发性土地流转对农村留守妇女生活方式的影响研究》这一课题,开始了为期十余天的实践调研。

在本次调研中,实践团以农村留守妇女、当地村干部、土地承包商三个群体为主要调查对象,通过对蔬菜大棚、精品采摘园、旅游开发区等重点土地流转区域的实地考察,收集了近百份样本。

听村委会干部:从上而下,统筹兼顾

在抵达太和村的第一天,团队就与村委会接洽交流,太和村村书记曾主任向大家详细介绍了村内土地流转和留守妇女的整体情况。

太和村共有1700多人,村内耕地1500余亩。自2013年始,根据十堰市制定的“落地到太和”发展战略,太和村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土地流转。目前仅村委会管理的流转土地就有500余亩,以大棚蔬菜种植为主要形式,产业品种多样,包括时令蔬菜、花卉、灵芝等等。村委会采取“蔬菜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基本运作模式,大力引进外来投资,与承包商形成合作社共同管理,雇佣农户为员工。除此之外,上游还正建设有旅游景区“梅花谷”,使用流转土地一千余亩。未来的发展计划是结合当地的旅游资源,由农业种植向精品采摘过渡,充分发挥当地景观特长。现存的主要问题在于交通不便,但正在积极解决,预计今后到达县城仅需40分钟。

在土地流转开始后,更多的男性外出务工,现村内的留守妇女已达200余人。留守妇女的整体经济情况不太理想,有许多都处于个人收入在3000元/年以下的贫困状态。对此,针对三留守群体的政策支持正在积极筹备之中。

结合与各位村干部的交流内容,大家认为土地流转的益处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土地承包金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收入(当前价格为550元/亩/年);2、减少了务农过程中的材料成本,包括农药、化肥、机械等;3、解放了劳动力,降低农民的劳力和精力的投入;4、提供了更多的当地就业,使妇女可以兼顾家庭和工作。

探土地承包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为了更好地了解土地流转情况,实践团与当地的两位承包商――章兴聚先生和张小姐进行了联系。

作为一名太和村人,特种兵出身的章兴聚先生在退伍之后,回村承包了30亩土地,用于种植非洲菊等花卉。自产自销,市场广阔,其产品广销湖北、郑州、上海各地。尽管销路不错,但由于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生产技术、交通运输等条件不够成熟,目前仍保持在收支平衡的状态。但他相信,随着资本的累积和条件的成熟,未来的前景十分明朗!当被问及回村发展的原因,章大哥从多个方面进行了回答,归根结底,是希望自家生活更好的同时,也能带动村子的建设。因此,平时在雇佣员工时,会优先考虑贫困家庭和勤劳细心的妇女。薪资方面也相对可观,为80元/天,农忙时每月会有20天以上雇工。章先生认为,土地流转不仅能给自身带来经济收益,更是太和村发展的一个机遇。农民不再被土地束缚,不用一年到头看天吃饭,而村子的产业也能多样发展,更有活力。

另一位承包商张女士则是来自河南,拥有更加丰富的承包经历。曾在竹山县有过三个承包地的她,在政府招商引资的政策引导下,最终将其所有资金和精力投向太和村。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张女士认为太和村相较于以往的承包地,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结合农业将有更为广阔的前途。2010年,张女士与村委会签订了十年的合同,一举承包了200亩土地,主要种植土豆、芹菜和大葱。但由于旅游区还在开发,公路也还未建设完毕,目前的经营状况并不是很理想。尽管近年来皆有亏损,但张女士的决心仍然坚定。她认为土地流转在当地还处于尝试阶段,遇到困难挫折是在所难免的,只要政府、承包商、农民齐心协力,共同奋进,一切难题终能迎刃而解。

访留守妇女:踏千山,涉万水,细听妇女诉衷肠

作为课题的核心调查对象,对农村留守妇女的探访在整个实践过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实践中有七天时间,团队都是在山头田间中度过的。当五人的足迹遍步每一座山峰时,最终得到了近百份有效样本。

在每一次对话中,都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人,更是一段段与众不同的人生。大家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一个个难忘的身影:有丈夫半身偏瘫、自己患上白血病却仍安之若素的朱阿姨;有27岁便留守山村、与土地相伴一生的王姐;有丈夫早逝、一人把两个孩子拉址大的薛婆婆……在谈及土地流转这个话题时,大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总结起来,主要有三种态度:一是认为土地流转对自己和村子都产生了好处;二是认为对村子有益但对自己没有太大帮助;三是认为土地流转弊大于利。其中,持有第二种态度的留守妇女最多,第一种态度其次,第三种最少。持有等一种态度的留守妇女往往家庭经济情况良好,家庭人口负担较小,有稳定的工作、相对较高的受教育程度、丰富的人际关系;持有第三种态度的留守妇女往往经济条件不容乐观,家庭农业劳动力有剩余;而持第二种态度者居于前两者之间。

当你对一件事物产生切身的感受和明确的态度时,不可置否,这件事物已对你的生活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影响。在物质生活方式上,从经济收入看,土地流转不仅带来了一定的租金收入,更是为农村劳动力创造了更好的就业机会和条件,村民的收入在总体上得以提高;从身体健康状况看,农业工作负担的降低使留守妇女有更好的健康状况,从而容易产生更积极的生活态度。在精神生活方式上,妇女将更多参与村内政治事务,拥有更多与家人朋友相处的时间,生活状态会变得更加丰富。

但在产生诸多益处的同时,我们也不可忽略其仍存在的弊端。一方面,产业转型还不成熟,留守妇女就业不够稳定,家庭收入主要还是依靠男性外出务工;另一方面,突然离开土地的农村留守妇女得不到安全感和归属感,生活节奏突然放缓,容易产生空虚感。

在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后,我们初步提出以下建议:

1、统筹兼顾,既要考虑村落的整体发展情况,又要结合每家每户对土地流转的适应性,应求同存异;

2、因地制宜,不能照搬其他区域的发展模式,要仔细调查当地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条件,构建合适的产业结构;

3、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要一步一步从手工农业逐渐过渡,最终达成产业化、规模化;

4、坦诚相待,不只是从上而下地推行政策,更应该是认同决策,使每家每户都能理解土地流转的原因和意义。

8月25日,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赴湖北省十堰市暑期社会实践团踏上归途。在临走前,我们有幸参加了太和村旅游产业合作社成立大会。

“当看到村民们喜笑颜开,眼中满是希望和憧憬的时候,我们突然觉得,做再多也是值得的。”

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赴湖北省十堰市暑期社会实践团

张鑫 陈楚楚 任笑含 朱春凤 罗玉清

Copyright © 2011-2020  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版权所有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狮子山街一号华中农业大学人文社科楼

邮编:430070

邮箱:wfxy@mail.hzau.edu.cn

  • 文法研究生

  • 青春文法

  • 武汉市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