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首页栏目 > 教学动态 > 正文

狮山国学“云对话”——写作困惑与沟通难点

来源: 时间:2020-05-19 点击数:

(通讯员:潘玥 康培)515日上午,文法学院国学部全体老师与我校师生进行了主题为“对话:写作困惑与沟通难点”的云端交流,本次“云对话”活动是文法学院狮山有约师生线上交流系列活动之一,由文法学院国学部主任金艳主持。

金艳老师从“写作与沟通”的重要性引出交流话题,她认为写作是日常生活中重要的工具,而沟通更是无处不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希望同学们及时发现写作与沟通的问题,并认真寻找解决办法。整个交流会的氛围舒缓轻松,老师们侃侃而谈,结合个人阅读与写作经历,形象表达写作与沟通方面的观点,真诚回答同学们的问题。

兰霞老师分享了交际沟通中的“内外一致”原则。口头表达方面无论是对家人,还是对家庭成员以外的他人,都需注意话语表达的方方面面。从书面表达来看,“一致”原则表示无论面对何种写作对象,在文体、修辞、措辞上都应做好选择。李利民老师特别强调了口语交流中最本质的修养问题。一方面是个人修养,“千学万学学做人”,沟通中的温度、爱心、境界必不可少;另一方面是加强学习,学识的积累对口语交流颇有帮助。关于书面交流,李利民则强调“逻辑”这一核心。他运用自己的课程案例,分析如何优化文章的结构框架、安排主次逻辑,以及如何通过宏观、微观的逻辑来论证论点等等。“写文章需要有力量,有力量就要有逻辑。”李利民这样谈到。

毕耕老师结合自身多年的写作教学经验,畅谈写作的意义与重要性。毕耕认为,从大层面来说,写作是表达思想、实现人生理想、体现个人价值的重要途径;就小层面而言,同学们日常生活中的论文撰写、沟通交流等,也都与写作有关联,由此可见写作的重要意义。毕耕还总结了同学们写作中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毕耕强调:写作准备阶段要注重构思,加强思维训练;建议同学们通过多观察、多阅读、多积累,积累写作材料。毕耕还推荐老舍先生“朗读十遍”的文章修改方法,鼓励同学们“坚持写、坚持改”。潘纯老师也结合《现代汉语》的课程教学,谈及写和说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并提醒同学们注意把汉语课程中的语言理论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理解学习。老师们的经验交流分享,得到了参会同学的积极回应。

一位同学提出“大话题如何寻找小的切入点”的问题,李利民老师热情回应,指出写作者要发挥自身的能动性。他表扬了这位同学敏锐的洞察力,认为需要从广泛的社会阅历与文本阅读中,发现问题,并通过深入生活现实以及寻找不同立场的博弈点,找到恰当的切入点,最终形成自己的思考。另外还有同学提出“现场交流如何提升表达能力”“突然被点到发言该怎样应对?”等口语表达问题,李利民、金艳、兰霞三位老师一致表示,进行言语训练尤为必要。“必须得拉出来练。”金艳这样说到,她认为,能力提升的背后不仅需要积淀生活知识,还需要锻炼胆量。兰霞老师结合自己的大学故事鼓励同学们,勇敢走出第一步,“要充分相信自己。”尽管可能是“逼上梁山”,但每一次发言就是一次积累,积累多了,自然会有进步。此外,李利民还提到“练内功”——读书,“读书是有品格的交流。有了深学问,从书里走向现实生活时,自然就不会紧张”。

有同学对现当代文学作品的经典性与未来文学发展之路表达了困惑。袁琳老师描述了当代大学生与中国现当文学隔膜的状况。她建议大家,抛掉原来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先见,唯有静下心来,真正走进和接触它们,方能体会其中所展现的深刻内涵。方宪老师也对此发表自己的观点,她指出现代社会存在文学式微的事实——传媒技术的发达,以及文学界限趋向于模糊化,文学逐渐边缘化,使得文学处于弱势地位。但方宪表示,文字所带来的文学想象与审美力量,是其他工具不可替代的。她希望同学们“多花一点时间用于阅读和思考,会有益于今后的学习和工作。”

针对一位同学提出的“对文学热爱但缺乏写作能力”的问题,陈朝鲜老师从文学与生活的相关性和积累的重要性两方面来进行回答。“文学不是殿堂式的东西,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要写作,首先就应该先读先积累,写作时便水到渠成。”他认为,对文学作品要深读细读,不止利于读写表达,更能够拉近古今生活距离,从读书中发现惊喜。关于如何写好读后感,兰霞老师也分享了两种方法。一种是对书中的内涵进行高度凝练,这要求同学们对内容有较好的把控能力。如果难以概括全部,兰霞则建议可以挑选书中最打动自己的一点进行写作:“对于大话题、宏观问题,可以通过观察生活来找到一个很小的切入口展开写作,这样才是把握到了自己的真正感受。”

最后,金艳老师就此次交流会做总结发言。她表示,写作与沟通是陪伴大家一生的事情,也是一个难题。作为人类,我们何其有幸,有幸拥有语言文字这种人类独有的抽象符号;同时,我们又何其之难,要将头脑里网状的思维用线性的语言呈现出来,这其中的难处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困惑。要把有幸结合起来,保持勤于阅读、乐于思考、积极提问,通过努力把写作与沟通做得越来越好。

(审核人:金艳 袁琳)

 

Copyright © 2011-2020  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版权所有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狮子山街一号华中农业大学人文社科楼

邮编:430070

邮箱:wfxy@mail.hzau.edu.cn

  • 文法研究生

  • 青春文法

  • 武汉市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