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骆易佳)2023年12月7日下午,文法学院在人文楼附楼A301召开教育思想大讨论专题报告会,特邀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社会学教指委副主任委员周飞舟老师作题为“五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专题报告。会议由院长田北海主持,全院教师参与本次会议。
周飞舟从介绍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的历史沿革和教研科学体系引入,阐述了北京大学构建“通专结合,实践引领”教学体系的经验。他指出,在教育工作中应当关注到“社会学专业知识只有在实践过程当中才能变成真知”,务必要鼓励并推动学生把方法变成能力、活学活用,如此才能培养出有真知、有能力的人才。同时,他强调,要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起来,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他还详细讲述了北大社会学系“五位一体,立德树人”的实践教学模式,即集“导师制、挑战杯、工作坊、实践点、小班课”五种制度于一体,以三大创新为特点:培养体系创新,要求全周期、全方位、全员参与;指导方式创新,突出一对一指导、手把手教学;学生互动方式创新,由学生主导学术性交流。随后,他总结了这种教学模式在北京大学运行后的实践经验,他谈到,这种实践教学体系能够在解决人格教育不够完备、教师指导不够充分、理论经验不够衔接、田野训练不够系统、同伴交流不够充分等问题中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在自由交流环节,对于“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如何处理师生关系,才能最大程度发挥其作为老师的引导作用,同时又不失师生间应有的边界感”的提问,他表示:“首先,师生间的边界是必然要葆有的,一般情况下,作为师者,其人生阅历、社会经验、专业水平等方面都高于学生,二者之间是引领与被引领的关系。其次,要培养理想的师生关系,最重要的一点在于老师要切实发挥好带头作用,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要严格地约束自己,大到人生态度层面,小到生活习惯方面,都要成为学生的榜样,让学生发自内心地跟随老师的脚步、吸收老师的建议”。
针对交流中所提出的“在‘学生多,老师少’的境况下,该如何有效实施导师制这一制度”的问题,他表示:“实施导师制最重要的一点在于保障每个学生应有的最基本的培养资源,尽量避免‘有志者没机会’的局面出现,要明确学生所需要的究竟是什么,尽最大努力给予学生有效的帮助与引领”。
最后,田北海总结本次会议。他指出:本次专题报告对于学院长期存在困惑作出了有效解答,为进一步深化教育制度改革提供了借鉴、指明了方向。此外,会议还部署了近期工作。
审核:孙站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