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好久不联系的湖北籍同学发了信息,第一次在家里感受到了学校才有的团结美好!”这是社会工作1801班的张亚楠同学在活动后的留言。近日,文法学院邀请中央团校老师、中国社会工作学会学校与家庭专委会副主任、秘书长彭振老师及武汉市武昌区郦民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成员开展线上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通过体验式的游戏比拼环节,帮助同学们在心灵战“疫”中缓解焦虑和烦躁的不良情绪,以正向积极的态度认识和应对疫情。
云端相聚,组“战队”线上大比拼
3月25日晚,一次特别的团体活动在社会工作硕士班开展。不同于以往的是,这次团体活动形式新颖,开在“云端”。活动利用QQ群、微信小程序把天南海北的学生们联系起来,四人组成一个“战队”来完成游戏任务。游戏任务设置得丰富多样,疫情防控的小知识、以歌相伴、蝴蝶拍拍、减压撕纸、给家人朋友送上温情的话语、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团体任务等,激起了同学们的极大兴趣,为单调的宅家生活增添了一抹亮色。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活动还设置了游戏观察员在后台监测每位同学的完成进度及完成状况,对一些进展缓慢的同学及时跟进,给予相应的关心与帮助,防止一些同学因对游戏不熟悉而放弃游戏体验的机会。游戏观察员会把后台的“精彩答案”分享至群内:黄雪芳展示的标准瑜伽动作、胡蝶清唱的《隐形的翅膀》得到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刘欣宇分享的一张油菜花照片勾起了大家对学校的思念……这些发在群里的精美图片、动人歌声、与家人互动的场面等引发了大家的讨论,同学们各抒己见,互相分享自己的感受体会。
获得第一名的小组队员王聪说:“比奖品更珍贵的是大家相互信任、相互配合,这也是我们组获得第一名的关键。”
转换角色,参与者变身“观察员”贡献专业力量
在3月29日晚进行的本科生团体辅导中,汤颖、王瑞欣、容蒲莲、王沙沙四名社工硕士班的同学,由参与者摇身一变成为活动的“观察员”。
谈起参与活动的初衷,王沙沙说:“通过之前的线上团体辅导,我体验了这种新颖的社工服务模式,非常专业,因而在陈红莉老师招募活动观察员时,我主动报名,希望大家学习、掌握着这种方法,在疫情期间发挥专业优势,服务更多的人。”
王瑞欣从“参与者”与“观察者”两个角度谈了自身感受:“作为参与者,我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调动队友的积极性完成任务,体验感强;作为观察员,我从整个服务对象出发,帮助参与者解决问题,对活动的组织统筹和对社工专业的思考更多一些。”
活动结束后,彭振老师谈到,通过小组或团体的活动为其成员提供服务,是社会工作服务中一种常见的方法。游戏任务设计中体现了家庭抗逆力等社工理论,通过与家人朋友的互动,参与者可以激发自身优势。这种线上体验式游戏的方式不仅是对传统文字、音视频传播的一种突破,更是社会工作服务方式的一次创新。
网络连线,隔屏不隔心、隔地不隔爱
受疫情影响,同学们已经两个多月没有见面。这场线上团体辅导活动,让身处祖国各地的师生、朋友、家人加强互动,缓和了紧张的家庭关系以及疏远的朋辈关系,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平时生活中一些不善言谈的同学,也可以利用文字、图画等方式线上表达关怀,传递爱心。
何英英反馈,“活动中给妈妈发了信息,她有点意外,但是这个特别的方式增进了我们的感情”。赵郁在活动中与大家分享了男友为自己画的Q版肖像。罗素敏则通过问答回忆了发生过的开心、有意义的事,她说:“通过这个活动,我看到了自己的闪光点,发现了自己的进步,这对我来说很重要,我学会了爱自己。”
据悉,本次线上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所依托的“一起来战疫”游戏是由民政部慈善事业促进和社会工作司、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办事处指导,中国社会工作学会和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联合研发开展的一项“战疫”服务产品,通过极具趣味性、互动性、体验性的游戏活动,回应湖北等地受疫情影响的青少年身体和心理方面多样化的需求,以提升青少年面对困难的能力,帮助青少年更好地的应对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