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首页栏目 > 学院要闻 > 正文

文法师生话雷锋 助人精神永长存

来源: 时间:2012-03-09 点击数:

“做普通人是最容易的,但普通人要有深情,要做到圣人无二过。雷锋爱人民,爱是基础。” “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精神坐标,我们随时在面临一种选择:利与弊、国与家……”3月8日19:00,在文法学堂“师生共话雷锋精神”上传来师生的热议声。社会学系教授萧洪恩、思想政治课部副教授梁伟军担任本次文法学堂的主讲人,文法学院党委副书记鄢万春出席了本次会议。

“雷锋不仅仅是一个个案,而是时代的整体环境和精神就是如此,每个人都能做到。”在萧洪恩教授看来雷锋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激情澎湃的时代,而“雷锋精神”也是那个特定时代的产物,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同样的雷锋精神有着不一样的时代内涵。“雷锋就是一个普通人,而当时的时代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普通人。”萧教授用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知识阐述着那个时代人们的基本信念,他觉得雷锋是一个不一定有很高政治觉悟,却饱含深情的普通人,借此鼓励大家做一个对社会,对他人有“爱”的普通人,从普通的小事做起,来帮助他人。除此之外,萧教授告诉大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文化生命,我们要将雷锋精神当做生命的一部分,将雷锋精神“融入生命的体验”。

同时,梁伟军副教授也结合了自己的感受与教学经验,谈了他对雷锋精神的看法。他认为学习雷锋精神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信仰”,这个“信仰”是共产主义信仰,同时也是共产党员的最高追求。他鼓励同学们做出正确的个人行为选择,要做到坚持理论学习、将个人发展与国家环境相结合、克服功利主义思想并踏实做人做事、增强人文关怀意识。

“在我看来,‘彭宇案’使人们的观念碰撞,还有媒体的舆论对‘安徽少女毁容’时间的报道,我们的社会自89年的政治风波后,人们更加的注重物质利益,十分忽视精神利益,我们所处功利主义,而雷锋是集体主义,我认为雷锋不是不考虑自己的利益,但更顾虑大家的利益。” 社会学10级的宋建超同学在两位老师的讲述后,结合社会现象发表对现代社会人们精神文明缺乏的原因的看法,并阐述了对于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关系的观点。社会工作11级的程夕阳同学向两位老师提出了自己有关于 “信仰”的看法,并且就对毛泽东的看法和评判问题向老师作了请教。

“我们不应该只在3月5号前后,3月这个月学习雷锋精神,应该让它成为我们的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社会工作11级的盛子健同学在听完讲座后颇有感触的说道。即使3月5日学雷锋纪念日已成为过去,学习雷锋的风气却丝毫不受时间的限制。

文字记者:干静雯

摄影记者:陈晓颖

Copyright © 2011-2020  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版权所有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狮子山街一号华中农业大学人文社科楼

邮编:430070

邮箱:wfxy@mail.hzau.edu.cn

  • 文法研究生

  • 青春文法

  • 武汉市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