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首页栏目 > 学院要闻 > 正文

美国特拉华大学孙懿贤教授做客“开道讲坛”:技术或媒体推动的警务:机遇、挑战与意义

来源: 时间:2025-04-24 点击数:

(通讯员 吴倩、贾文静)421日下午,文法学院第31期开道讲坛人文楼附楼A301。美国特拉华大学社会及刑事司法学系孙懿贤(Ivan Sun)教授应邀担任本期嘉宾,作题为"技术或媒体推动的警务:机遇、挑战与意义"的学术报告。本次讲座由文法学院阙祥才教授主持,学院师生积极参加

讲座伊始,孙懿贤教授以幽默风趣的语言,简要介绍了自己的学术背景,并分享了与华农的深厚渊源,现场气氛轻松活跃。

孙懿贤教授从社会学的基本问题切入,引导师生思考什么是社会控制”“社会控制有哪些类型等核心议题,由此引出本次讲座的重点——作为正式社会控制手段的警务工作。他指出,全球警务正在经历深刻变革,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社区警务模式逐渐式微,以科技创新和媒体影响为特征的后社区警务时代正在到来。孙懿贤教授用技术驱动型警务(Technology-Driven PolicingTDP)和媒体驱动型警务(Media-Driven PolicingMDP)两个关键的概念来概括其特点。

在技术驱动型警务(Technology-Driven Policing)方面,孙懿贤教授重点介绍了人工智能在警务中的应用。他以中国部分城市部署的智能巡逻机器人为例,说明这些具备人脸识别和实时追踪功能的设备能在数秒内完成海量数据比对,极大提升了执法效率。同时,他也指出技术应用面临的三大挑战:法律授权缺失法律责任缺位以及人力替代带来的社会问题。

谈及媒体驱动型警务(Media-Driven Policing),孙懿贤教授分析了社交媒体时代对执法工作的双重影响。一方面,警方利用新媒体平台提升工作效率;另一方面,舆论压力可能导致执法策略调整,如美国弗格森效应所展示的现象。他特别提到,智能手机普及使得公民记者成为可能,并以弗洛伊德案中路人拍摄的视频为例,说明社交媒体对警权改革的推动作用。

讲座最后,孙懿贤教授通过视频展示了中国研发的警用巡逻机器人,生动呈现了未来警务的发展方向。他强调,在享受技术红利的同时,必须审慎应对其带来的法律、伦理和社会挑战。整场讲座内容丰富、见解独到,为师生们提供了宝贵的学术启发。


审核人 阙祥才


Copyright © 2011-2020  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版权所有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狮子山街一号华中农业大学人文社科楼

邮编:430070

邮箱:wfxy@mail.hzau.edu.cn

  • 文法研究生

  • 青春文法

  • 武汉市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