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下午,文法学院教师发展分中心在倍阅书店召开以“初心、用心与耐心:关于‘写作与沟通’课程的理念、定位和主要内容”为主题的课程研讨会。校教学督导员兰霞、“写作与沟通”课程负责人金艳,以及其他授课老师们参加了会议。研讨会由文法学院“写作与沟通”课程组指导老师方宪主持。
方宪首先谈了自己在教学上的两点想法。第一,“写作与沟通”课程目前已经步入正轨,在学校与学院对该课程的授课进行多次培训后,文法学院课程团队的老师们已经对该门课程的理念形成了基本共识,即课程以围绕话题为中心,以逻辑思维训练为主,贯穿人文通识教育。第二,“写作与沟通”课程需要进一步提高质量。学生学情已从最初的新鲜感到如今的理性认识。目前课程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教学体系,学生们可以通过多种渠道了解不同老师的教学风格、授课内容等,学生选课从对话题的兴趣转向了更加实际的考虑,这导致老师在推动学生进行有深度的挖掘实践上变得困难。方宪提议:老师们可以通过调整教学的方式,如清华大学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设立学生自主学习坊等,设置不一样的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促使学生用兴趣驱动探讨更具挑战性的问题。
金艳提到“写作与沟通”课程要做到初心、用心以及耐心。首先是初心,强调要坚守本课程设置的“初心”,在尊重默默付出和坚持进行本课程教学的老师中,树立标杆榜样。其次是用心,强调课程建设要抓好着力点。课程的格式性总是在变化,故思维也应发生变化,用力点用力,放松处放松,更多将着力点放在激发学生思考上。最后是耐心,教师应耐心等待学生从大堆文献中发掘问题、耐心等待学生成长,包容每个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与进度的差异,目视学生在小组成员互相拉动过程中进步。
在两位老师对自己的见解进行阐述后,参会老师进行了热烈讨论。徐旸提出疑问:“写作与沟通”课程涉及不同年级和不同专业的学生,年级不一致学习能力不一样,专业学习与课程主题不匹配,这导致了学生在进行讨论和思考时层次较浅、无深度思维。金艳回应:‘学’是老师用文化去浸润学生,‘习’是学生自己习得,“写作与沟通”课程设置在大一的目的是为了转变大一学生的学习方法,无论学生的年级、学科,老师都可以“放马奔驰”。参会的授课老师们积极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老师们相互间进行了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