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学位硕士点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科建设 > 硕士点介绍 > 专业学位硕士点 > 正文

社会工作

来源: 时间:2019-07-18 点击数:

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位类型:专业型         学位层次:硕士         一级学科代码:0352

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

一、培养目标

本学位点旨在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政治立场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秉持社会工作价值理念,系统掌握社会工作的基础理论、实践技术及研究方法,熟悉中国社会政策与社会服务体系,具备较强的社会服务策划、运行管理、评估能力和政策研究能力,能够对不同人群开展服务,具有较强的国际视野,胜任在党政机关、群团组织、企事业单位、公益慈善机构和社会组织、城乡社区从事服务与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学科简介及研究方向

(一)学科简介

社会工作是秉持利他主义价值观,以科学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专业方法,帮助有需要的困难人群,解决其生活困境问题,协助个人与其社会环境更好相互适应的职业活动。中国式现代化要求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工作,全面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增进民生福祉,提升人民生活品质,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增进社会治理效能,提高社会治理能力,促进共同富裕,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2009年,华中农业大学获批设立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是全国首批33所具有社会工作硕士(Master of Social Work,简称MSW)招生院校之一,2010年开始招生。

(二)研究方向

1.农村社会工作

本方向主要培养了解农村、热爱农村,能够广泛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在农村开展各类社会服务,解决当前农村所存在的各种现实问题、增进农民社会福祉,推动农村社会发展的高级应用型专业人才

2.社会政策与社会治理

本方向主要培养掌握社会政策与社会治理基本理论和方法,善于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具备较强社会政策研究、分析、规划、制订、评估能力,能够开展城乡社会治理创新的高级应用型专业人才。

3.家庭与青少年社会工作

本方向主要培养掌握系统的家庭与青少年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能够运用专业伦理和技巧,为儿童、青少年及其家庭提供专业的预防、支持与干预服务,有效化解家庭冲突、应对青少年成长挑战、增进家庭整体福祉的高级应用型专业人才。

三、培养方式

教学方式采用课程讲授、案例研讨、实验教学和专业实习等多种形式。实务课程配备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社会工作实验室等硬件设施,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为学生上课或开设讲座,提倡案例教学,兼顾社会工作实务技能的训练和研究能力的培养。

重视实环节。要求每位学生完成不少于1600小时的实践教学环节。发挥学校督导与机构督导的双重作用,提高实习教学水平。

根据培养方向的特点,采取双导师制。由校内专业教师和校外行业导师共同指导,校外专家可聘请社会服务与管理部门的优秀人才担任。

四、学制与学习年限

基本修业年限为3年,最长不超过5年(含休学)

五、课程设置

(一)课程学分要求

1.课程总学分不低于28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9学分,学科核心课13学分选修课不低于6学分。

2.必须选修一门全英文课程。

3.本研贯通课

硕士研究生根据个人专业基础及课题研究需要,可在导师指导下选修本科生专业核心课程、本科通识课考核合格后取得课程成绩,列入研究生成绩单。硕士研究生选修本科生课程学分认定最多不超过2门,计入研究生课程学分。

(二)课程目录(见附录

六、培养环节

(一)入学教育

研究生在入学后必须参加入学教育,深入了解校情、院情,了解学校研究生培养基本情况和各项规章制度。学校、学院、学科、导师对研究生加强学风与安全教育。

(二)个人培养计划制定

研究生入学后一周内,在导师(组)指导下,根据学科发展需要、研究生培养要求、研究生个人特点等,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包括课程学习、学术活动、实践活动、论文选题等内容。

(三)文献综述(审核合格后获得1学分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在开题之前,必须阅读一定数量的经典必读书目及重要专业学术期刊阅读,具备文献综述写作能力。学生需要在开题之前完成社会工作相关主题的文献综述一篇,正文字数不少于6000字,参考文献至少40篇,其中近三年文献应占比30%以上,英文文献应占比30%以上。由导师(组)负责该环节的指导和审核。导师(组)审核合格后获得1学分。

(四)专业实践(审核合格后获得6学分

在专业实习中,学生应恪守社会工作价值与伦理,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学能力、反思能力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具有必备的劳动能力、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全面提高学生劳动素养。

研究生在读期间,应在导师和专业督导的双重指导下完成不少1600个小时的社会工作实践。

社会工作实践分为专业实践Ⅰ(200小时)、专业实践Ⅱ(800小时)和毕业实践(600小时),必须在年内完成。专业实习Ⅰ要求在学院指定的社会工作组织和机构进行,内容主要是观察和了解机构的组织构架及运营模式、担任实习社工;专业实习Ⅱ要求在专业指导教师和机构督导共同指导下,选择学院指定的专业社会工作组织和机构,综合运用社会工作知识和方法,独立开展社会工作实务;毕业实习可由学生自行选择社会工作组织和相关单位。

实习过程考核:实习之前,须提交实习计划书一份;实习过程中,须每周提交一次实习日志;实习结束后,须提交实习内容记录(包括音像资料)、实习总结报告以及实习单位反馈表;导师(组)须根据学生的实习表现填写社会实践考核表。经导师(组)考核合格后获得6学分。

七、学位论文

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应主要聚焦社会工作实践和应用研究,须体现社会性、创新性、实践性、应用性等特征,体现学位申请人在专业领域掌握坚实全面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承担专业实践工作的能力。

(一)选题

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根据《社会工作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MSW)学位论文基本要求》选择论文题目。选题应直接来源于社会工作实际,符合伦理规范。鼓励围绕中国特色社会工作自主知识体系建设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及回应社会迫切需要开展选题研究。鼓励通过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推动服务创新和治理创新,凝练中国特色社会工作理论模型和实践模式。

选题方向包括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社会工作与社区治理、不同人群和不同场域社会工作、社会工作与社会创新、社会工作专业化与职业化、社会工作教育培训和人才队伍建设、社会工作与智能科技等。

(二)开题报告与论证(审核合格后获得1学分

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于研究生入学后的第3学期进行,具体要求参见《华中农业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研究开题报告写作规范》。学院、学科或导师集中组织开题论证;导师指导小组成员为论证专家组重要成员;专家组对研究生开题报告充分论证,提出质疑,形成明确的选题评议意见与建议;研究生根据专家意见完善开题报告。所有开题报告均需经由文法学院社会工作伦理审查委员会审批通过后,方可开展后续研究工作。论文开题答辩通过后,获得1学分。

(三)学位论文撰写

研究生根据《华中农业大学研究生学位(毕业)论文写作规范》和《社会工作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MSW)学位论文基本要求》撰写学位论文。学位论文应面向国家、行业和区域发展需求,针对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实际社会问题,科学规范地运用理论知识和社会工作方法对相关问题进行系统深入研究,提出解决社会问题的创新性方案,并通过方案实施取得显著实效和创新性应用成果。

学位论文可围绕社会工作问题研究、社会工作政策研究、社会工作原理与应用研究、实践项目或案例研究等内容来撰写。社会工作问题研究应针对社会工作服务人群或服务实践相关问题,运用社会工作或社会科学理论视角和研究方法,进行探索性或解释性分析,提出对社会工作实践有具体指导作用的结论。社会工作政策研究应关注与实践直接相关的社会政策议题,综合运用理论视角和政策研究方法,验证和发展社会工作政策知识,提出政策优化建议。社会工作原理与应用研究应关注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价值伦理、实践方法,综合运用社会工作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阐述现有原理内涵及应用状况,整体评价应用成效与不足,提出优化和改进原理及其应用的建议。实践项目或案例研究以社会工作实践项目或案例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社会工作理论视角和实务研究取向,阐述实践项目或案例内容和特征,评估成效,开展反思,形成实践性知识。

(四)中期检查

研究生学位论文的中期检查于研究生入学后第5个学期进行。中期检查的主要内容为:论文工作是否按开题报告预定的内容及进度进行;已完成的研究内容及结果;目前存在的或预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论文按时完成的可能性。对学位论文工作中期检查的具体要求见《华中农业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中期检查工作有关要求》。

(五)论文评阅与答辩

学位论文完成后,聘请校外同行专家进行匿名评阅论文,写出评阅意见。通过评阅并通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后,方可进行答辩。

申请论文答辩的成果条件、论文评阅、答辩委员会组成、答辩要求等具体要求参见《华中农业大学学位授予实施工作细则》《华中农业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盲评办法》《华中农业大学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暂行办法》《华中农业大学研究生毕业答辩管理暂行办法》。

(六)毕业与学位授予

学生按要求完成课程学习(至少28学分)、实习实践(6学分)及其他培养环节(文献综述1学分、开题报告1学分),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通过,授予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


 


附录: 课程目录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

学期

开课单位

备注

必修课

公共必修课

314210001001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2

32

秋季

(第1学期)

马克思主义学院


314210001003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

16

秋季

(第1学期)

马克思主义学院


312210001001

硕士生英语

2

32

秋季

(第1学期)

外语学院


204210007002

如何写好科研论文

1

16

春秋季

研究生院


311220002001

社会工作伦理

1

16

秋季

(第1学期)

文法学院


317210002001

人工智能基础理论

1

16

秋季

(第1学期)

信息学院


315210002001

人工智能基础实验

1

16

秋季

(第1学期)

公共管理学院


学科核心课

311210003006

高级社会研究方法

2

32

秋季

(第1学期)

文法学院


311220003001

社会工作理论

3

48

秋季

(第1学期)

文法学院


311220003002

高级社会工作实务

3

48

春季

(第2学期)

文法学院


311220003003

社会治理与社会政策研究

2

32

春季

(第2学期)

文法学院


311220003004

农村社会工作研究

2

32

春季

(第2学期)

文法学院


311210003027

人工智能与社会生活

1

16

秋季

(第1学期)

文法学院


全英文课程

311210006004

Community Service and Community Building(社区服务与社区建设)

2

32

秋季

(第1学期)

文法学院

必选一门

311210006005

Social Psychology(社会心理学研究)

2

32

秋季

(第1学期)

文法学院

311210006003

Human Behavior and Social Environment(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专题)

2

32

春季

(第2学期)

文法学院

专业课程

311220004001

老年社会工作研究

2

32

春季

(第2学期)

文法学院


311220004002

精神健康服务专题

2

32

春季

(第2学期)

文法学院


311220004003

社会工作研究前沿

2

32

春季

(第2学期)

文法学院


311220004005

社会工作干预与家庭治疗

2

32

春季

(第2学期)

文法学院


311210003005

农村社会学研究

2

32

秋季

(第1学期)

文法学院


311210003003

中级社会统计

2

32

春季

(第2学期)

文法学院


311210003008

社会福利思想研究

2

32

秋季

(第1学期)

文法学院


311110003001

社会保障学科前沿

2

32

秋季

(第1学期)

文法学院


311110004002

养老保障专题

1

16

春季

(第2学期)

文法学院


311210004008

性别与家庭

2

32

秋季

(第1学期)

文法学院


311210004021

农民权益保护专题

2

32

春季

(第2学期)

文法学院


311210004047

“四创”模式下青年创新创业素养提升

2

32

春季

(第2学期)

文法学院


学科交叉课程

311210004017

民法前沿专题

2

32

春季

(第2学期)

文法学院


本研贯通课

311300007004

社会工作导论

3

48

秋季

(第1学期)

文法学院


3113009972

社会工作评估

2

32

春季

(第2学期)

文法学院

3113009536

医务社会工作

2

32

秋季

(第1学期)

文法学院

备注

研究生选修本科生课程、本科通识课程必须全程跟班学习,参加课程活动和考试,任课老师对选修本科课程的研究生要提出更高层次要求,布置与课程相关的研修任务。各项考核合格后获得课程成绩,该成绩列入研究生成绩单,且计入研究生课程学分。(注:最多认定2门本科阶段课程的学分,最多认定4个学分,如果两门课程学分总和超过4学分,则仅认定最高学分课程。)




Copyright © 2011-2020  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版权所有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狮子山街一号华中农业大学人文社科楼

邮编:430070

邮箱:wfxy@mail.hzau.edu.cn

  • 文法研究生

  • 青春文法

  • 武汉市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