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之窗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学生工作 > 研究生之窗 > 正文

胡锦涛为何批评重“显绩”轻“潜绩”虚造政绩

来源: 时间:2009-03-23 点击数:

胡锦涛为何批评重“显绩”轻“潜绩”虚造政绩

2009年第1期《求是》杂志发表胡锦涛的文章《努力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到新水平》。文章指出,一些党政官员在发展观念上存在重“显绩”轻“潜绩”,甚至制造虚假政绩。(《新华网》2009年01月01日) 胡锦涛一席话,可谓是一语中的,直面时弊,切中要害。正如胡锦涛所说,如果“这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就无法应对新形势下党所面临的新挑战,就难以肩负起带领人民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崇高使命。”所以,要切实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在“六个进一步”下功夫、做文章,这真正说到了我们老百姓的心坎上。

不可否认,领导干部政绩确有“显绩”与“潜绩”之分,只不过是至今为止并无统一的定义而已。按通常理解,所谓“显绩”,是指显现的、现实的,就是立竿见影,让人马上能看得到的业绩;而所谓“潜绩”,是指一种潜在的、长远的,就是耗时费功,不太容易在短时间内收到明显成效的工作。显然,专注于前者之“高智商”干部,更容易出成效、被关注、受重用,而那些立足于默默无闻打基础、踏踏实实抓长远的“老实人”,却常常与荣誉、提拔、晋级无缘。两相比较,孰轻孰重,如何选择,这在一些干部心里早已达成了一种心照不宣的“共识”。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除了有些官员没有真正从思想上树立科学发展观外,恐怕也与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上的不科学、不完善、不严格密切相关。

长期以来,一些地方少数官员为了追求“显绩”,心态浮躁,急功近利,好大喜功,急于求成,表现在考核上往往以GDP多少“论英雄”,每每以项目个数“比高低”,常常以速度快慢“定成败”,以致基层什么“商”都敢“招”,什么“资”都敢“引”,什么“钱”都敢“花”,什么“事”都敢“做”,劳民伤财的“首长工程”层出不穷,怨声载道的“形象工程”比比皆是,甚至不择手段,卑鄙的制造“虚假政绩”骗位子、骗票子,而事关一个地方发展长远大计,则几乎无人问津,殊不知,如此畸形的重“显”轻“潜”势利心态,极容易偏离科学发展的轨道,不可能处理好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关系,更谈不上体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或许,这正是胡锦涛提出“值得认真研究和分析”的一个很普遍、很突出、很重要的问题。

有句俗话,叫“砌什么窑子,烧什么砖瓦。”同样,这就好比说干部政绩考核是“指挥棒”与“方向标”,有什么样的政绩评价体系,基层干部就会围绕“棒”子所“指”冲锋,盯住“标”往所“向”发力。因此,要把科学发展观真正落到实处,力戒重“显绩”轻“潜绩”,仅仅满足于一般的教育与号召是远远不够的,真正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化作干部政绩评价与考核的“行动指南”,坚持在“显绩”与“潜绩”上“两手抓”、“两手硬”,既有“显”的硬要求,又有“潜”的硬目标,并把用人评官的权力交给广大人民群众,才能确保各级领导干部沿着科学发展的轨道前进。

胡锦涛的文章,已为各级领导干部下一步如何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指明了方向,勾画了重点,只要我们真正在思想上确立起科学发展观,在行动树立起正确的政绩观,在考核上建立起科学的用人观,不做表面文章、不搞形式主义、不玩数字游戏,满腔热情的多办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显绩”,坚持不懈的多干一些打基础、利长远、惠子孙的“潜绩”,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才无愧于时代赋予中国共产党科学发展的伟大使命。(来源:新华网)

Copyright © 2011-2020  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版权所有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狮子山街一号华中农业大学人文社科楼

邮编:430070

邮箱:wfxy@mail.hzau.edu.cn

  • 文法研究生

  • 青春文法

  • 武汉市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