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5日上午10:00,在求实楼C301教室举行了题为 “从汶川地震报道的跨文化分析中研究话语偏见与面子商”的狮子山传播学讲坛,此次讲坛邀请了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单波教授。
单 波,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二级教授,副院长(主管
科学研究和国际学术交流),中国外国新闻史研究会副会长,新
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委员会委员会主席。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浸会
大学访问教授,法国波尔多三大客座教授。主要从事比较新闻
学、跨文化传播研究,多次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和
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此次讲座中,单教授针对“从汶川地震报道的跨文化分析中
研究话语偏见与面子协商”这一话题进行了分析与讲解。单教授
有选择地研究了四家西方权威媒体《纽约时报》、《芝加哥论坛
报》、《泰晤士报》、《卫报》对于汶川地震的报道,并指出
,国内媒体关于汶川地震的报道与国外媒体的报道有很多不相符
的地方,尤其是国内主流媒体选择性地解读西方传媒的汶川地震
报道,通过剥离具体的语境、上下文结构、文化价值、意识形
态,以断裂式引述和概括式引述的方式,改变其原有的意思,从
积极正面的角度对其进行了解读,得出了“海外媒体盛赞我救灾
有力有序”的结论,从而维护了中国的面子,完成了中西方之间
的“面子协商”。这是一种剥离了原有语境的选择性解读,呈
现出群体间话语偏见的另一种面相,即在表达内群体时,总是选
择与自我群体认同一致的他者话语以维护群体的面子。
单教授还带领参加讲座的文法学院的广告与传播学系老师及 学生分析了“群体间话语偏见与面子协商理论”。单教授认为, 维护自我形象和寻求他者认同必须在关系中进行,必须感知他者 话语的具体语境、上下文结构、文化价值、意识形态。他提出我 们需在文化开放的语境中建构自我形象。中国媒体的选择性解读把西方新闻话语置换为单一的积极话语,不利于自身的发展,也不利于中西方的交往。我们应该坦然的面对偏见,把西方对于中国的偏见当作是自我创新、自我超越的激励;而政府和媒体则需通过全面、公开的信息传播,增加中西方民众间的频繁接触与了解,努力消解偏见。这样才能建构处在交往过程中的“中国面子”。
文字记者 王桂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