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法学院通讯员 史宇颖 供图 郭津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随之2018年2月4日中央一号文件更详细、更具体地规范了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继续强调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党和政府大刀阔斧地部署乡村振兴战略之时,各界学者闻风而动,在此如火如荼之际,文法学院萧洪恩教授,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率领所指导研究生,前往受明代改土归流影响既具历史文化特色又因土家族居民聚居而颇具民俗风情的锦里沟,针对其特有的文化底蕴, 结合 “乡村振兴视野下的就地现代化道路研究”这一项目中的实证研究­之一——少数民族文化旅游个案研究,做相应的考察和探究。
上午10点30分,一行人到达目的地。锦里沟由环湖风情体验区、峡谷游览区和寨王文化展示区三个部分组成。大家沿着路线规划,感受这片自然山水的韵味风情。瀑流、峡谷、奇石、油纸伞、野花、绿树与吊脚楼、风雨廊桥、土司寨等土家建筑交相辉映,一路青山绿水,溪流环绕,兰草芳香,百鸟鸣唱,动静结合,声色有致,形成独具土家风情的山水仙境。
体验了环湖风情,观赏了峡谷景色,大家在寨王文化展示区观看了情景实剧《风云土司寨》和土家歌舞循环演出。《风云土司寨》是结合当地土家族人民的历史故事而改编,讲述清雍正年间,从鄂西迁至此的三支土家族和三位土司在马匪侵略的危难时刻,奋起反击,誓死保卫家园的故事。展现了土家族人民英勇无畏、骁勇善战的气魄和团结有爱、和善忠厚的品德。土家歌舞循环演出则呈现给大家的是土家族人民热情奔放的民歌、绣工精湛的民饰、纯朴敦厚的民风、情谊绵浓的民情、独具特色的民俗。
在沿路的所见、所闻之中,大家就少数民族文化旅游的思考谈论了自己的所感、所悟。邓同学谈到:“民族文化作为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动力之一,对促进当地的现代化发展,提升农民生活水平有积极意义。但是要在此过程中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要谨记发展与生态的有机融合。因为我在景区看到本该清澈见底的溪水有些浑浊,本该干净无杂的大道却有不少垃圾”。郭同学谈到:“此地的民族文化旅游初现同质化的现象,这类同质化现象会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比如会降低游客对文化旅游区域的热情、造成游客对民俗文化旅游的误解、并影响其他独具民族文化旅游景点的口碑”。杨同学就锦里沟的整体面貌提到:“锦里沟商业化趋势严重,并且商业风头已大过文化风头。水上游乐项目、卡丁车、玻璃漂流等均没有体现独特的土苗风情,但是这些地方的游人却多于忠孝王府等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景点。所以,文化旅游是否也要考虑着重将本地的文化通过游客有兴趣的方式展现出来,而不是靠游乐项目来吸引游客?”。萧洪恩教授在大家的热烈讨论中,颇感欣慰。他说到:“文化旅游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扩散, 一方面外来的旅游者可带来外面的文化, 另一方面旅游者会把当地的文化带出去。所以, 旅游, 说到底是旅游者在寻找文化差异、寻找文化特色。因此,文化旅游最需要的,即是彰显文化特色。这对旅游者和旅游目的地来说, 都能够增强对自身文化的热爱、对文化的自尊自信, 并可以使之转化为一种文化生产力,从而促进当地文化旅游产业的新生。”
在这次出行之中,也充分彰显了华中农业大学学生乐于助人、勇敢担当的精神面貌。返程途中,遇到一个土坡,老妇幼游客可能在此存在通行困难,田同学、郭同学、邓同学等纷纷乐善好施、扶老携幼,帮助大家跳下土坡,一时得到大家的感谢与夸赞。作为华中农业大学的研究生,在学校的乐土里和导师的熏陶下,我们学到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种品德、一种精神、一种责任、一种担当。
在此次调研考察返程后,大家根据自己的见闻感悟,均对少数民族文化旅游有了深刻的印象,也在交流与探讨中,发掘了不少新的研究侧重点和方向。理论与实践的深度结合下, 大家在完成“乡村振兴视野下的就地现代化道路研究”项目的过程中有了真实的素材和写作的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