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文张潇月 图 顾文慧】8月18日开始,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阳光法援”社会实践团为了调研基层法律援助政策的实施情况,前往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对当地人民法院、司法局、诉讼服务中心展开调研,访谈了各个单位法律援助项目的负责人,获得了基层的第一手资料,以了解其中蕴含的问题,并对加强农村法律援助,助力乡村振兴圆满完成提供建议。
司法局:法律援助的“领头羊”
项目组成员顾文慧来到了广丰区司法局,并访问了分管法律援助中心的局长俞岸伟先生。顾文慧询问了司法局在法律援助事务中发挥的作用。俞先生介绍说:“广丰区原先并没有专门的律师事务机构,自然也没有人员从事法律援助事务。后来1980年起,是在司法局的领导下才成立了法律援助律师事务所。因此法律援助的主要业务也一直由司法局领导。”听完俞先生的介绍,顾文慧认识到司法局在法律援助中起着统领各方的“领头羊”作用,受援助人员的筛选及匹配工作均是由司法局负责完成。
随后,顾文慧同学查阅了法律援助律师事务所的业务内容。发现自成立以来,法律援助律师事务所共办理民事案件6120起、解答法律咨询3080人次、代写法律文书3000余份、帮助当事人避免和挽回经济损失4000万元。调研后,顾文慧同学感慨道:“法律援助是保护弱者权益的最后一道防线,这么多援助案件的背后,是国家对一个个弱势群体的关爱。”
诉讼服务中心:法律援助的“冲锋枪”
经当地人介绍,顾文慧来到了广丰区诉讼服务中心,深入了解法律援助实施情况。诉讼服务中心设于法院旁。在国家“刑事辩护全覆盖”政策出台后,这里是值班律师的工作场所。顾文慧来到值班律师办公室却发现并没有人,于是找到一位值班的工作人员了解情况。
工作人员解释说:“这个值班律师办公室是由区内的几家律所分别派人来的,但律师本身业务繁忙,所以来这里不一定能找到值班律师。”顾文慧询问了“刑事辩护全覆盖”政策对法律援助有没有什么影响?工作人员说:“以前对于值班律师没那么重视,后来因为政策原因,专门在法院旁设值班律师办公室,可以随叫随到,保障嫌疑人权利,是很大的进步了。”访谈完,顾文慧同学意识到虽然在政策地推动下,法律援助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如值班律师等基础制度都已健全,但律师参与的积极性不高这些问题未来也需要慢慢解决。
法院:法律援助的“后防线”
最后,顾文慧来到了广丰区法院,了解法律援助政策在法院中是如何实施的。顾文慧联系了法院的法官吴庭长,并向其询问了法院是如何为当事人寻求法律援助的。吴庭长表示:“案子到了法院已经进入了最后一道程序,援助律师一般在这之前就已经找到了,如果实在没有,法院才会指派律师出庭为犯罪嫌疑人辩护。”顾文慧追问道:“那这种辩护的质量与委托的辩护人会不会有差异呢?”吴庭长表示:“差异肯定是存在的,毕竟法律援助保障的只是嫌疑人的诉权。”
法院作为诉讼程序的最后一道关卡,也是决定当事人命运的最重要一道关卡,在实现法律援助,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领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法院也要积极发挥作用,为没有辩护人的当事人指派援助律师,保障当事人的诉权从而维护基本人权。
经过三天的走访,顾文慧发现当前法律援助工作在国务院“刑事辩护全覆盖”政策的推动下,已经有了很大进步。各项基础设施与配套制度都已完善,诉讼服务中心设立更是直接将辩护“搬到”了法院旁,有效保障当事人的权益。但问题依旧存在,工作人员积极性不高,律师参与意愿不强都阻碍着法律援助发挥实质性地保障作用。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加强对农民的法律援助是重要一环,文法学子,肩负着“兴农”与“明法”的双重责任,势必要在基层法律援助工作的发展过程中参与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