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张震)7月10日下午,第九期“开道讲坛”邀请文法学院毕耕教授作为讲坛嘉宾,文法学院院长田北海教授主持报告会。毕老师以“建设美丽乡村语境下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及其传播”为题,汇报近年来从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的学术成果,吸引本校师生以及校外公众一同在线学习交流。
报告开始,毕老师首先分析回顾了我国建设美丽乡村的时代语境和发展历程。他指出,早在上世纪50年代,中共中央就多次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目标,将美丽乡村建设提上议事日程。2018年1月,党中央、国务院发布“一号文件”,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部署,规划了“把乡村建设成为幸福美丽新家园”的宏伟目标。他强调,2020年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之年,也是中国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建设美丽中国,关键在于建设美丽乡村。
随后,毕老师深入浅出地阐释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基本内涵,认为主要体现在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绿色经济、改善安居条件和培育文明乡风这四方面。他指出,建设美丽乡村必须将保护生态环境放在首要位置,通过建立以市场为导向、农民为主体、政府指导和社会参与的美丽乡村建设机制,适度发展中小城镇,大力改善安居条件,打造新型农村社区,发挥文化育人的重要作用,大力培育乡村文明新风尚。他强调,在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乡村的时代背景下,认真学习、准确理解和广泛传播习近平的生态文明思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毕老师认为,在传播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过程中,必须遵循以下三个原则:一是把握时代背景,二是注重联系实际,三是坚持以人为本。传播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必须首先弄清这一思想产生的时代与社会背景,把握其思想发展轨迹;同时,必须密切联系农村现实情况,全面把握当前农村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和新趋势,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创新境界;此外,还必须从“一切为了人民”的宗旨出发,充分尊重、理解和关心农民的物质与精神需求,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方面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毕老师结合新闻传播学的专业知识,对实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有效传播提出四点建设性的思考:一是必须准确把握思想内涵,丰富传播内容。要紧紧围绕美丽乡村建设的任务目标,并与宣传新农村建设、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科技兴农等内容结合起来,努力实现内容创新。二是必须构建核心话语体系,加强舆论引导。在准确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基础上,构建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话语体系,加强话题讨论与议程设置,实现对社会舆论的有效引导,使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农民群众所关心的重要议题。三是必须积极拓展媒介渠道,实现载体创新。要采取线上与线下多重组合的方法来扩大宣传效果,加强农村文化站、农家书屋、网吧、广播站等基础设施建设,及时采购和增添最新的学习资料,提高使用效率,扩大传播功效。四是充分利用多种形式,实现方法变革。要通过大众传播与组织传播、人际传播的有机结合,党政干部、意见领袖与普通民众的交流互动,以及组建宣讲团、宣传队面对面交流的方式,上山下乡入户,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深入细致的宣传思想工作。
最后,毕老师还就教育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如何将我国传统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等问题,与师生进行了在线互动与交流,并勉励大家“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并践行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之中,为建设环境优美、生态和谐的美好社会而共同努力”。
审核人:金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