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李雨桑,摄影:高子涵)2025年11月17日上午,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慨教授应邀做客“狮子山艺术设计讲坛”,以《科研成长之路:从学术兴趣到国家项目》为题,结合自身交叉学科的研究历程与国家项目经验,呈现了一场精彩的学术分享。本次讲座由文法学院夏琳副教授主持。
讲座伊始,张慨教授结合自己从历史学转向艺术地理学的经历,阐释了如何提升个人艺术知识储备并确立研究方向。她鼓励青年教师应为自己选定一个长远的研究方向,锚定目标、不断深耕。她以陕西绘画史的立项和抗战艺术史研究为例,展示了如何将区域艺术现象置于国家历史叙事之中,实现从关注“地域艺术”到构建“国家记忆”的学术跃迁。

在核心内容环节,张慨教授深入探讨了项目申报的策略与本质,以及如何通过“四步升级战略”实现从“学术自觉”到响应“国家战略”的转变。她指出学者应将学术兴趣转化为回应国家重大需求、服务文化战略的重大项目,实现学术价值与国家价值的同频共振,从而推动学术研究迈向更高层次;学者应关注国家宏观战略,整合优势学科资源,结合教学与科研来拓展学术视野,并重视基础研究。她还借助具体案例,鼓励青年教师将研究引入课堂,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或结合自身研究领域开设新课程。在项目申报书写作方面,张慨教授分享了研究目标确立、参考文献选择以及研究重难点区分等方面的宝贵经验。
在互动环节,现场交流气氛热烈。针对现场教师关于申报农业文化遗产课题应归属哪个交叉学科研究领域的提问,张慨教授认为学科选择应依据研究问题的核心领域而定。她以艺术地理学为例,阐述了艺术学学者与地理学学者可能存在的不同视角,并指出交叉学科研究应采用多学科方法来解决特定问题。此外,张慨还与现场老师就课程实践经验如何上升为学理性研究、数字技术迭代背景下的研究方向聚焦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艺术地理学作为新兴学科,融合了艺术、历史、文学、人文地理、媒介与传播、设计等多个领域的智慧。张慨教授长期致力于该领域的研究,主持完成了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在CSSCI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4部及译著1部。
整场讲座历时两个半小时,内容系统,深度与温度并存,不仅为在场师生提供了宝贵的研究见解,也激励着大家在交叉学科领域中积极探索创新,为国家的科技与艺术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审核人:夏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