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社会实践

当前位置: 首页 > 首页栏目 > 相关专题 > 暑期社会实践 > 正文

【社会实践】探索家乡历史遗址——乡村振兴芍陂行

来源: 时间:2020-08-22 点击数:

【通讯员:洪芙蓉】为乡村振兴献一份力,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洪芙蓉探索家乡历史遗址,了解家乡乡村文化,来到了安徽省首个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安丰塘。

安丰塘古称芍陂(quèbēi),被誉为"天下第一塘"。为了加深对安丰塘的了解,8月11日洪芙蓉驱车半个小时到达安丰塘所在乡镇,来到了历史遗址重点地方。据了解,现在看到的亭子是之后人工修葺的,解放初期的安丰塘,已是历尽沧桑,堤坝、斗门毁坏,蓄水甚少。后来被国家设立为重点文物保护之后,又可以恢复以前的壮观之境了。站在亭子里,可以听见安丰塘水面和凉风一起打浪的声音,像是在听它诉说着历史意义。

接下来的三天,洪芙蓉开始探索安丰塘的历史背景。据了解,安丰塘的建造者是孙叔敖,它借淮河古道泄洪,筑陂塘灌溉农桑,造福淮河黎民。当地人为了纪念孙叔敖,特地在安丰塘亭子对面修建了孙叔敖纪念馆。

15日,在离开孙叔敖纪念馆之后,洪芙蓉开始采访当地居民,了解安丰塘带给了人民什么样的福音。在走访调查中,一个久居安丰塘的老人叙述了一个他亲身经历的故事。当年安丰塘闹饥荒的时候,很多人都没有粮食可以吃,直到夏天过后,塘里长了藕,四面八方的灾民才有了救命的粮食。后来还有莲蓬,芡实等食物出现,也就解决了饥荒的灾难。这位老人在回忆亲身挖藕的时候,脸上的喜悦之感油然而生。老人说:“安丰塘的水不仅仅是水,它还养着这里世世代代的人。”虽然现在池塘里的藕、莲蓬和芡实非常常见,但是对于这个乡村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

在实践的尾声,一个偶然的机会,在村民的介绍下,洪芙蓉采访到了一位文人。这位文人名为陈立松,据了解,陈先生对与安丰塘的探索与研究也是比较深的,陈先生曾经在淮南新闻网上先后发表了《芍陂一塘诗》、《寿州春蚕丝未尽——司徒越与安丰塘》等关于安丰塘的文章。采访过程中,陈先生讲述了安丰塘的历史渊源,以及安丰塘对这一地区人们的有利之处。采访最后,陈先生感慨道,居住在安丰塘的周边,是一种幸福,安丰塘是这一带人民的福音。采访结束后,陈先生向洪芙展示了两本书,一本是《芍陂纪事》,另一本是《芍陂水利史论文集》。其中《芍陂纪事》讲述的是安丰塘历史事件,《芍陂水利史论文集》里都是很多文人为安丰塘发表过的论文,主要是描述安丰塘在水利方面对社会的贡献,当时也正是因为这本书的证实,国家才将安丰塘设立为世界级灌溉工程,可以说是可以证明安丰塘的历史证据。

探索家乡历史遗址,振兴家乡乡村文化。历史遗址不仅仅是遗址,它是先人们的智慧,是一代一代人的生命之源,作为新一代年轻人,理应继承乡村文化,保护文化遗产,为乡村全面振兴做出贡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Copyright © 2011-2020  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版权所有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狮子山街一号华中农业大学人文社科楼

邮编:430070

邮箱:wfxy@mail.hzau.edu.cn

  • 文法研究生

  • 青春文法

  • 武汉市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