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教育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研究生教育 > 正文

发现读书之美——文法学院第七期“东篱”读书会顺利举行

来源: 时间:2013-11-14 点击数:

狮山红叶,金桔飘香,正是读书好时光。11月13日晚7点,由文法学院研究生会主办的第七期“东篱”读书会在人文楼A30如约开讲,尽管已近深秋,天气寒冷,却丝毫没能阻挡爱读书者前来的步伐,会议室里的长桌旁坐满前来交流的同学。来自社会学的萧洪恩教授,学校湖畔读书会的相关负责人,六位分享好书的主讲人以及我院热爱读书的研究生朋友们济济一堂,带着各自的体悟、收获或是困惑开始了分享好书、学习交流的心灵之旅。

本期活动开场的是经济法的达妮雅,这位迷人的哈萨克姑娘非常爱好研究各民族文化,她与大家分享了黄仁宇先生的《万历十五年》。该书以颠覆历史的新手法向世人展示了有趣、复杂、丰富的历史,让不爱读历史的人爱上读历史,而达妮雅澄澈的嗓音仿佛带着大家回到了历史人物纷至沓来的特殊时代。如果说《万历十五年》是一场百官引导大众的改革大潮,那么穿越之后,集体无意识仿佛成为了一种现代人的存在方式。“团体迷思”“神坛领袖”“群体极化”“破窗效应”……这些生僻难懂的名词就是来源于勒庞的《乌合之众》,它是社会工作的王思同学带来的分享书目。王思告诉我们,在本书中“群体的神秘力量”作为一个结论作者不断重复的以实例加以论证。在勒庞眼中群体是一个感性的、疯狂的、不可理喻的群体,勒庞又告诉我们不该对群体求全责备,在某些情况下,人类的文明和历史就是从这些群体中生长出来的。

之后同学们的汇报,如同带领大家走进了一个民族的大观园,进入了充满神秘乡土芬芳的故国。《额尔古纳河右岸》、《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分析》、《金翼》、《乡土中国》等名家名作逐一由各个主讲人娓娓道来:鄂温克部落、桦树林,驯鹿群,希楞柱的故事向我们讲述了原始族人对自然的敬畏进而对现代文明的反思;而中国文化的剖析则是通过零碎地批评中国人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更进一步地解释中国人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形成的原因,并将中国的未来寄托于新一代的年轻人;《乡土中国》如同一幅近代中国的画卷,书写的是乡土之间的中国变迁,薄薄一本小书字里行间体会书中的智慧,加深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传统之治于乡土社会是更有效率的治理方式以及法治也已经被证明是更加适合于现代社会的治理,让我们相信法治将是不可遏止的时代主题。

六位同学的精彩汇报之后,由萧洪恩老师对六位同学的分享进行了细致点评。在轻松幽默之间,萧老师旁征博引、引经据典地为大家铺陈相关的历史背景和书中精妙,他妙语连珠,故章旧句更是信手拈来,他向我们传授了自己的读书经验:读书不仅要读内容,更须读尽三点“优点、特点、缺点”,淋漓尽致地向我们展现什么是把读书读懂内化,为同学们拨云见日地道出读书良方。活动最后,读书会向本次活动互动问答环节表现突出的同学发放了小礼品,并由萧洪恩教授向六位主讲人颁发了礼品赠书,活动至此圆满结束。

文字、摄影作者:文法研会宣传部 刘桂小

Copyright © 2011-2020  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版权所有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狮子山街一号华中农业大学人文社科楼

邮编:430070

邮箱:wfxy@mail.hzau.edu.cn

  • 文法研究生

  • 青春文法

  • 武汉市阳光